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叶培建院士: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进入工程研

来源:中国表面工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2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在4月24日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,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。我国小天体探测器方案的

在4月24日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,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。我国小天体探测器方案的探测目标,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以及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。

截至目前,我国已成功实现嫦娥四号、嫦娥五号等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。未来中国还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,小天体探测、火星采样返回、木星系探测等行星探测重大工程,与此同时太阳系边际探测等任务已在论证之中。

“这其中,小天体探测任务是行星探测重大工程的标志性项目,也是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征程的标志性任务。”叶培建说。

(王磊 摄)

太阳系起源的“活化石”?国际深空探测的新热点

当天,叶培建受邀发表题为《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设想》报告。我国小天体探测如何进行,目前进入哪个阶段,难度是什么,意义如何?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。

所谓小行星,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,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很多的天体;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,亮度和形状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天体。

叶培建介绍,上世纪90年代前,世界各国对小天体的探测均为飞越探测。此后,全球共实施9次小天体探测任务,其中美国6次、欧空局1次、日本2次;小行星6次,彗星3次。

最近的一个动态是:美国“欧西里斯”探测器计划今年5月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。该探测器于2016年9月9日发射,2018年12月到达小行星“贝努”。近距探测1年后,“欧西里斯”探测器开展了一次“触碰采样”,确认采集到样品,计划2023年9月抵达地球。

去年12月6日,日本“隼鸟2号”返回舱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,获取“龙宫”小行星样品5.4克,引发外界关注。据悉,日本“隼鸟2号”探测器于2014年12月3日发射,经过1年半近距探测后,实施了两次“触碰打弹采样”。 

小天体保存着太阳系形成演化的原始信息,是研究太阳系起源的活化石,也是目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、行星科学研究的前沿。叶培建说。在他看来,实施小天体探测,在“开辟新疆域、揭示生命起源、推动技术进步、开发天然资源、保护地球安全”方面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

具体来看,宇宙中的小行星非常多,仅太阳系中就有上百万颗。对小行星进行探测,可以更好了解宇宙的演化、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的形成,从而得到更多科学结论。此外,小天体具有丰富的资源,有的小行星可能是某种矿物类,有的小行星是水,人类或许能从小行星上获得地球缺乏的资源。

地球在演化过程中,曾多次被小行星撞击,每次都带来灾难。在叶培建看来,小行星探测技术成熟后,我国就有能力在小行星飞临地球时,对其加以控制。

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,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也提到了小行星防御,他说,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、行星探测工程、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,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。”

一次任务全面突破 挑战越大 进步越大

2019年4月,国家航天局发布的《小行星探测任务有效载荷和搭载项目机遇公告》确定,中国小行星探测任务要通过一次发射,实现一颗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一颗主带彗星绕飞探测,达到探测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全面性突破,使我国小天体探测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。

“小天体探测可谓是科学成果丰硕,任务周期长、技术挑战大。”叶培建说,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希望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两类探测目标和近距、附着、采样等三种探测模式。

(王磊 摄)

“由于小行星引力小,尚未有国家实现小行星降落采样。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小行星探测就会选择降落采样。掌握了降落技术,就意味着将来如果有小行星撞击地球,我国可以直接接近并干预。”叶培建说。

据他介绍,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拟探测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和小行星311P。2016HO3是一颗地球共轨天体,发射和返回窗口灵活;适于取样返回、分析天体来源。311P是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,研究热点为主带彗星形成和演化、气体活动机制。

围绕2016HO3,我国将测定轨道参数、自转参数、形状大小和热辐射等物理参数,研究其轨道起源与动力学演化。同时探测形貌、表面物质组份、内部结果,获取小行星样品背景信息,以及对返回样品开展实验室分析研究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表面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bmgc.cn/zonghexinwen/2021/0429/583.html



上一篇:ai技术:一般来说现在顶尖的工程院校,cs本科物
下一篇:高燃!7个泄洪深孔“五一”首次过流,白鹤滩水

中国表面工程投稿 | 中国表面工程编辑部| 中国表面工程版面费 | 中国表面工程论文发表 | 中国表面工程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表面工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